首页 实时讯息

听巴图爷爷讲故事(说说我家乡的非遗)

时间:2025-05-24 05:54:00

车承金

“小喇嘛巴图仓长得很漂亮,小母兔一眼就看中了,转身就变成一个美貌呼恨(姑娘)……”巴图爷爷坐在炕中间,绘声绘色地讲着“大小妖精沟”的故事。淡黄色灯光下,我和小朋友或坐或卧,双手托腮,听得如醉如痴。这场景,一晃过去50多年,如今回想,仍历历在目。

记得,那时是冬天,吃过晚饭,放下碗筷,我赶紧往巴图爷爷家跑,唯恐去晚了。巴图爷爷讲《乌龟报恩》《折筷教子》《兔子与狐狸》……听着听着,胖小困了打瞌睡。巴图爷爷说,不早了,回家睡觉,明天再讲。我们不走,央求巴图爷爷再讲一个。巴图爷爷拧不过,又讲一个,我们才恋恋不舍离去。路上,大家埋怨胖小,“害得我们少听故事”。胖小连忙打保证:“明天一定不困!”

巴图爷爷有讲不完的故事。有天,我问他哪来这么多故事?巴图爷爷捋着胡须笑着说,是小时候他爷爷给他讲的。他还说,屯里会讲故事的人不少。“肚子里故事比我多的人多着呢!”

我的家乡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西部,生活着蒙古族喀喇沁部等古老部族。在由牧转农的过程中,蒙古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改变,创作出大量具有地域特色的故事,包括传说、神话、民歌等,有反映人生观的,也有反映对日月星辰崇拜的,有反映游牧生活的,也有反映农耕生活的。这些内容没有文字记载,以口头讲述、演唱方式一代讲给一代,一代传给一代。

上世纪80年代初,家乡人着手喀左东蒙民间故事抢救挖掘工作,2006年5月入选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8年编纂出版《喀左·东蒙民间故事》12卷,于2009年荣获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2018年编纂出版《喀左·东蒙民间故事》24卷,蒙汉对译,收入故事1544篇。超百则的故事家有5人,被誉为“故事大王”。

马建友是令人敬佩的故事家。他童年时因意外事故双目失明,村里长辈们看他可怜,给他讲故事哄他高兴。他把听到的故事全都记在心里,多达167篇。有一年下乡去平房子村,我去他家,见四五个孩子把他围在中间,80多岁的老人仍在给孩子讲故事。

如今,我也成了爷爷辈的人,有好几个孙女外孙,虽有现成故事书,但我从没照书本念过,而是讲给他们听。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像祖辈那样,口述相传,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作者为辽宁省朝阳市退休人员)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24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