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花千元可临时解除“限高”出行限制?法官:这类操作涉嫌犯罪

时间:2025-05-24 06:00:00

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 实习生 姚媛媛

5月21日,在某社交平台上,有网友发帖称,不用管法院的“限制高消费”,只需缴纳一定费用,准备材料通过申请,“老赖”也能正常坐飞机、高铁,“随便去哪儿都行。”对这样的“攻略”,有网友担心是“黄牛”“诈骗”之类的行为,同时也质疑其合法性。

缴费就能取消“限高”?有多名自称可处理限高、征信问题的“中间商”向封面新闻记者证实称,确有方法让被“限高”客户用身份证正常买票,方式和渠道不一,并且收费价格也不同。

有执行法官对此提醒,通过不法手段帮助被执行人解除“限高令”,类似行为可能扰乱司法秩序,一经查实应受到相应处罚,也有可能涉嫌违法犯罪。

商家宣称

花千元可临时解除“限高”出行限制

“限高”顾名思义就是“限制高消费”。“限高”措施包括禁止乘坐飞机、列车软卧和轮船二等舱以上的舱位,同时还限制乘坐G字头的动车组列车所有座位,及其他动车组列车的一等舱以上座位。

在某社交平台上,记者搜索“限高”“出行”等关键词,随即就弹出各种帖子。在这些帖子中,发帖人介绍,“被法院限高出行不要怕,这些合法渠道和方式,提供给大家。”“这些出行攻略掌握了,随便飞哪里,正常出行!”

搜索“限高出行”等关键词 社交平台上有众多为“限高”人员定制的出行攻略

5月21日,记者就联系到一位自称可以办理解除“限高令”的商家,在对话中,这位自称可以办理征信、限高问题的人告诉记者,他们可以通过向法院申请临时解除出行限制,从而达到出行的目的,并且方式合法合规。

当记者问其为什么限高人员还可以正常出行一事时,对方回复称,因为有一些特殊情况是可以通过申请解除“限高”的。他解释,比如遇到重大疾病就医、近亲属重大疾病就医、参加重要考试等特殊紧急情况,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获批后就能购买机票,“我们这边可以提供充分的材料,现在黄牛票和护照都被严打了,但是我们有方法让你用身份证正常买票。”

对方还告知,这种临时解除“限高令”的方式,最长可以解除30天,这期间用户可以随便购买高铁或者飞机票,包括购买打折票,合法合规无风险,价格是根据限高令的条数来收费,一条大概在几千元不等。

有商家称根据限高令条数收费

另外一名自称可处理“限高”问题的商家称,他这边有正规渠道解除“限高”,收费1500元左右,并宣称是“绿色通道”“合法渠道”,但当记者问其是如何详细解除“限高”时,对方让记者添加微信细聊,“这里容易封号。”

记者调查

部分“解限”渠道或是“钻空子”行为

尽管“限高令”规定禁止“限高”人员乘坐飞机、高铁等,但在一些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平台上,类似宣称可以为“限高”人员提供订票服务的商家不在少数,甚至还包装成了专为“限高”人员正常出行的“攻略”。

有网友称,欠银行钱几年了照样正常出行

这些宣称可以解除“限高”出行限制的商家,均表示不能在平台上谈论这个话题,“平台会封号”,要求加微信或者通过其他渠道私聊,而有的商家则向客户作出承诺,“只要有护照,就可以随心飞”“限高了不用愁,用对方式方法照样正常出行”,甚至还有商家晒出客户订票成功的页面,声称“3000元、5000元包解除。”

为何这些商家可以为他人办理解除“限高令”?他们又是采用了怎样的渠道?5月21日,记者调查发现,类似的渠道,很有可能是在钻空子和利用法律的漏洞进行规避,而多数发帖者,账号名字中都会带有“出行”“票务”“无忧”等字样。

商家宣称在“黄牛”和代办“护照”被严打情况下 他们有渠道可以让“限高”人员正常购票

一位商家就很隐晦地透露了他们的渠道:一是向法院递交申请,包括《紧急出行申请书》等等,这是正规渠道申请,而他们能提供快速并且完整的材料申请,二是,通过境外购买机票,如果客户有预定机票的需求,国内的航空公司要监管,“限高”了会被列入系统,但是通过境外的订票系统,只需提供姓名拼音就可以买机票。

法官提醒

司法机关严厉打击违反“限高令”行为

对于此类宣称可以解除“限高”出行限制,违反“限高令”的行为,四川某法院的执行法官告诉记者,某些情况下,出于善意文明执行的理念下,可以临时解除“限高令”。比如,最高人民法院指导全国法院在依法适用限制消费措施的同时,不断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在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人权益的影响。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意见》,被限制消费的个人因本人或近亲属重大疾病就医,近亲属丧葬,以及本人执行或配合执行公务,参加外事活动或重要考试等紧急情况亟需赴外地,向人民法院申请暂时解除乘坐飞机、高铁限制措施,经严格审查并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给予其最长不超过一个月的暂时解除期间,“这是综合考虑到被执行人前期履行情况和生活工作需要,对其临时解除,需要提供相关的材料证明,并且严格按照流程进行申请和办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意见》中提到关于解除消费限制措施的规定。

这位法官提醒,根据新闻报道中的一些商家自称收费包解除“限高令”的行为,很有可能存在违法犯罪。如果是通过不法手段,帮助被执行人解除“限高令”,使得被执行人能够逃避执行、抗拒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共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规定,被执行人违反限制消费令进行消费的行为属于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行为,经查证属实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予以拘留、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来源: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