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各类人才,继前不久出台扶持青年人才的专项措施后,青岛又放“大招”。
7月9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的若干措施》进行解读。

青岛这次出台的20条措施,从四大方面入手,努力打造更高品质的人才发展生态,让各类人才在这里扎根发芽、竞相成长。
01
全链条扶持人才成长
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为各类人才实现个人抱负、追逐人生梦想提供了广阔空间。
近年来,青岛始终把人才发展的生态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优化人才服务。
2024年,全市新集聚各类人才26.7万人,人才总量突破287万人。连续多年被评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中国城市、中国最佳引才城市、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和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等。

青岛多次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为了让各类人才在青岛“怀才而遇、快速成长”,《若干措施》为各类人才设置不同的发展赛道,对青年人才、先锋人才、领军人才给予不同的扶持措施。
青年人才是城市发展的主力军,青岛将不断提升市级人才计划、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青年人才的资助比例;支持企业引进一批A类学科的理工类博士、硕士研究生,在企业工作满三年的,分别将购房补贴提高至30万元、20万元。
为精准挖掘培育一批创业先锋人才,青岛将遴选一批专精特新领域的创业专才、奇才,给予最高60万元创业启动支持,帮助他们实现技术突破和商业化应用。
着眼培育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青岛还将每年遴选60名左右产业领军人才(团队),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此外,每年还将选派一批优秀人才,到国(境)外知名高校院所访学研修,打造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队伍。

第六届“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启动仪式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青举办。
此外,对人才补贴的发放,青岛还将进一步深化“即申即享”政策。
此前,青岛以青年人才安家类补贴为试点,“即申即享”政策重塑资金兑付流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一步,青岛将在全域推广“即申即享”模式,在重点人才工程奖励资助等政策兑现中探索“免申即享”,进一步提升人才享受政策便利度。
02
人才评价“唯才是举”
当前,人才竞争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注重人才的规模数量到注重人才的效能发挥,从单纯的“拼政策、拼补贴”转向人才发展生态环境的优化。
“人才发展生态已经成为决定人才流向、人才作用发挥的关键因素。新出台的《若干措施》重点在人才评价、支持、激励、服务等方面实现突破,为人才成长提供更加优质的人才发展生态。”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吴学新表示,新政的出台,目的就是精准发现人才、成就人才、服务人才,为人才成长提供更加充足的“阳光雨露”“养分养料”,让青岛成为人才的向往之地、成功之地,更好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人才评价是选准用好人才的“指挥棒”和“风向标”。围绕“谁是人才、支持什么样的人才”,青岛把“唯才是举”放在了首位。
通过以绩推才、按薪定才、以赛选才、专家荐才、平等待才等一系列措施,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
针对高校院所科研人才、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实施“以绩推才”“按薪定才”,对年度成果转化交易额达到500万元以上的,或企业给予的薪酬达到80万元以上的,即可认定为我市高层次人才。

青岛大力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注入强大动能。
实施“以赛选才”,对在国内外重点创新创业赛事中获奖,并在青落地的人才项目,无需评审,直接纳入市级人才计划予以支持。
对聘请的在青院士和高校院所、科技企业负责人等实施“专家荐才”。对柔性引进的人才,以及我市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聘用的人才,给予与我市人才同等的政策支持。
03
全流程赋能创新创业
成就人才创新创业梦想,对吸引留住人才至关重要,也是发挥人才效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
通过“蓝贝”国际创新创业大赛,青岛健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冯庆宇落户青岛高新区。两年多的时间里,企业累计获得超2亿元融资。
凭借自身过硬的研发实力,冯庆宇带领企业攻坚克难,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其本人也获评“泰山产业领军人才”。
为了帮助更多的“冯庆宇”在青岛创新创业,此次出台的《若干措施》,更是紧扣产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实际需求,整合各类创新创业资源要素,健全创新人才全流程赋能链条。
尤其是在青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构建“10+1”创新产业体系的大背景下,青岛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出台多条措施,着力解决科研人才在市场拓展、企业融资、场景应用等方面的短板问题。

首届平度人才节暨人才嘉年华活动举办。
新政明确,推动建设一批概念验证平台、中试服务平台,充分挖掘一批引领性强、成熟度高、市场潜力大的创新成果。
技术经纪人被喻为“科技红娘”,在成果供给端和产业需求端发挥着“牵线搭桥”的关键作用。新政提出,建立由技术经纪人、金融机构、重点企业等组成的服务团队,将技术经纪人纳入拔尖人才选拔范围,开展科技项目经理人试点,为成果转化提供跟进式服务。
促进创业孵化方面,《若干措施》提出,支持区(市)盘活闲置楼宇资源,打造一批人才创业孵化园区,为人才提供低成本、高品质创业场所,推动构建孵化园区与新兴产业专业园区联动贯通的孵化模式。
融资支持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大力集聚耐心资本,支持政府引导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单支政府引导基金参股基金容损率最高可达100%,符合条件的最高可让渡100%超额收益,让人才项目充分享受到融资红利。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青岛以更加开放的格局、更加宽广的胸襟、更加包容的环境,蓄力打造引才“强磁场”,涵养人才发展“生态圈”,让各类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记者 刘佳旎 制作 宋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