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青春赋能非遗传承!看河南高校职教创新“解锁”文化生命力

时间:2025-05-24 15:40:00

大象新闻记者 李晨昊 通讯员 马永康

在开封职业学院的校园里,国家级非遗汴绣的绣针在学生手中上下翻飞,省级非遗木版年画的刻刀在梨木板上勾勒出新潮图案,大宋官瓷木板上捏造着融合现代审美的器物……这所高校用“四位一体”的非遗教育体系,让传统文化与青春力量碰撞出耀眼火花。

大师工作室里的“传帮带”

近年来,开封职业学院聘请苗炜、陈连义、张继中等非遗传承人,建立苗炜(汴绣)大师工作室、陈连义(官瓷)大师工作室、张继中(木版年画)大师工作室等一系列“非遗”传承大师工作室,实施“师徒制”教学模式。

这些工作室不仅是技艺传承地,更是开封职业学院文化交流的窗口。去年接待俄罗斯高校代表团到校访问时,来自伊热夫斯克国立技术大学的塔季扬娜女士捧着学生现场创作的汴绣作品爱不释手,直言“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并热切提议未来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技术的交流互鉴。

选修课上演跨界秀 理工生也能玩转针线刀笔

开封职业学院开设汴绣、木版年画、官瓷、古风妆造、宋画鉴赏5个方向的非遗公共选修课,首期课程自开设以来,累计报名近2000人次,经选拔后招收学员155人,其中30%的学员是理工科学生。

课程自开设以来已有489名学员结业,多名学生作品在市级以上展览中获奖,部分学生在“绣党旗”作品中创新性融入红色文化元素,实现非遗技艺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非遗社团从校园走到市集

走进汴绣(宋绣)社团、木版年画社团等非遗社团,苗炜大师正带着社员们为开封非遗市集做准备。这支省级重点社团不仅在校内办展览、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更把非遗带到了更广阔的舞台——在开封非遗市集、开封中关村智库人才与产业创新基地、开封博物馆等地,汴绣社师生开展“庆七一、绣党旗”活动;在开封市菊花文化节上,现场创作的菊花绣品竟引来真蝴蝶驻足。不仅如此,相关项目也获得了校级“三下乡重点团队”认定,目前正积极申报省级重点团队中。

专业建设升级——从兴趣培养到系统育人

2025年初,河南省高职院校首个“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落地开封职业学院,并将于秋季学期正式开启招生。

专业建设的背后,是一系列“大动作”。除了有苗炜大师坐镇专业带头人外,学校邀请开封市文旅局副局长丁卫卫、祥符区委副书记路营、清华大学教授林乐成、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与民艺研究所所长吕品田教授等数十位政府领导、行业大师及院校专家,召开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建设暨汴绣振兴研讨会,广泛吸取多方经验,优化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学校还与河南正合互联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共建汴绣产业学院,未来将开启从人才培养、产品研发到市场转化的全链条合作模式,助力汴绣产业化发展。

“开设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发展刺绣产业,不仅可以为我们开封当地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我们下一步会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贡献更多开职力量。”学校常务副校长刘珊珊说道。

从大师工作室到课堂上的师徒相授,从社团走出校门到专业建设的系统培养,开封职业学院逐渐让非遗变得不再是束之高阁的“老手艺”,这所年轻有活力的学校,正使得古老非遗在职教土壤中,长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枝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