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泉州这份“3号餐”,免费!

时间:2025-08-27 10:20:00

一份名为“3号餐”的普通饭食,背后却藏着一份无声的默契与守护。即日起,在晋江市梅岭街道竹园社区食堂里,只需简单一句“3号餐”,一份含一荤两素一汤一饭的餐食便会免费提供给需要的人。没有繁琐流程、不必难堪解释,这份刻意隐去“免费”二字的餐食,正成为待业困难群体暂渡难关的暖心助力。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宋万春

长者食堂外张贴着免费“3号餐”的提示标识(万春 摄)

01

藏在数字里的暖心守护

“一位年轻人在结账时反复切换支付宝和微信,却始终凑不够十几元的餐费。”社区食堂负责人唐女士说起推出“3号餐”的初衷。“我又不好意思直接说免费吃,怕伤了人家的自尊。”唐女士坦言,这场尴尬的遭遇,促使她思考如何更体面地帮助暂时有困难的人群。

唐女士从外地的类似做法中获得灵感,决定在竹园社区长者食堂推出免费的“3号餐”。之所以选择“3”这个数字,既是因为套餐包含一荤两素三个菜,也是因为“3”这个数字不会太刻意,避免了直接指向的尴尬。

“3号餐”最特别之处在于它保护了受助者的尊严。这种对尊严的重视体现在“3号餐”的设计上。受助者无需证明自己的困境,只需简单地说出“3号餐”三个字,工作人员便会心照不宣地提供帮助,不会多问什么。唐女士回忆起第一位来取餐的年轻人,点单时声音低得像蚊鸣:“要一份3号餐。”看着年轻人端着餐盘躲到角落,三两口扒完饭后,更坚定了唐女士的初心,“3号餐”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免费的餐食,更在于让每个暂时困顿的人都能体面地获得帮助,不必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88岁的丁老伯住在陈埭镇,却经常过来用餐。“儿子住在这个小区,我经常来!”丁老伯声音洪亮,“这里干净,吃得放心。我知道有‘3号餐’,不用开口说困难,点个餐就能吃饱,多体面啊。现在的年轻人不容易,食堂这样做,大家都很支持。”

食堂采用“微利+公益”的运营模式,既服务社区老年人,也对社会开放。(受访者 供图)

02

多方联手托起民生温度

竹园社区长者食堂是由社区联合李唐餐饮公司共同创办的惠民项目。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王伟滨坦言,社区硬件条件原本并不满足办食堂的要求,但辖区内四五百名老人的就餐需求迫切。

“许多老人住在没有电梯的旧楼里,出门买菜不便,往往做一次饭吃好几顿,这样既不方便也不健康。”王伟滨介绍说,社区通过“社区引领、社会参与”的模式,解决了场地和资金难题。店铺的产权方宝龙酒店得知社区需求后,主动给予租金五折优惠;政府部门也提供了一定的支持;社区各界爱心群众自发捐赠改造经费,共同促成了食堂的建成运营。

食堂采用“微利+公益”的运营模式,既服务社区老年人,也对社会开放。老年人享受9.9元的一荤两素一汤一饭优惠套餐,并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免费送餐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如快递小哥、外卖骑手、保洁保安等可享受八折优惠。

竹园社区长者食堂由社区联合餐饮公司共同创办(受访者 供图)

“我们的单价很低,员工有7人,要维持运营并不容易。”张女士表示,食堂通过为周边配送餐食来补贴社区食堂的运营,实现了自我“造血”功能。这种模式使食堂能够长期运营而不依赖外部资金注入。去年,食堂还承办了社区400多位老人的长者生日宴,实现了对社区的反哺。

在附近公园从事保安工作的潘师傅是食堂的常客。“干净!除了干净还给我们打八折。”潘师傅端着餐盘,里面盛着一份苦瓜炒蛋和一份五花肉。他是今年上半年经同事介绍来的:“中午回家吃饭不方便,这里价格、口味都挺合适,离得也不远,不少同事都会来。”

记者了解到,除“3号餐”外,竹园社区食堂还设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清凉补给站”,希望借此为新业态从业人员提供更多便利与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