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赵晓伟)9月10日,大同市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支持“阳高红”西红柿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试行)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阳高红”西红柿是阳高县农业产业“当家花旦”和乡村振兴“红色引擎”。2025年,种植面积突破1.6万亩,预计产量8万吨、产值5亿元,带动1.35万农户增收。近年来,大同市阳高县委、县政府立足产业发展实际,紧扣“扩规模、提品质、拓市场、增效益”核心思路,推出支持“阳高红”西红柿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试行),旨在全方位赋能“阳高红”西红柿产业,进一步擦亮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全省设施蔬菜生产大县金字招牌,让该富民特色产业持续“红”遍大江南北。
此次出台的十条措施包括:
科技赋能与技能推广“双提升”。依托阳高县蔬菜产业协会和山西番茄研究院,组建专家库,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针对育苗种植、病虫害防治、市场销售等方面全流程开展技能培训,把高校合作的绿色防控、土壤改良等技术送到田间地头,让科学种植成为常态。
风险保障筑牢“稳收网”。创新推出价格保险试点是一大亮点。针对多利、釜山88、口感西红柿等主流品种,设定差异化目标价格与产量标准——如多利、粉禧约定目标价1.7元/斤,保额6000元/亩,政府补贴180元/亩保费,市场价格低于目标时按差额理赔。同时叠加病虫害防治险和自然灾害险。
资金支持打出“组合拳”。对50亩以上设施农业经营主体,在上级1.6%贴息基础上,县级再上浮0.4个百分点;300亩以上种植主体的田间交易市场项目,按总投资30%补贴;新建预冷库按库容分档补助4.8万至28万元,切实破解仓储物流瓶颈。
破解育苗与种植环节“肠梗阻”。年育苗销售50万株以上主体分档奖补1万至10万元;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每个奖5万元,推广优良品种超1000亩且效益高50%以上的,每个品种重奖50万元。新建钢架大棚补贴标准提高10%,鼓励集中连片发展,向2万亩示范基地目标加速推进。
销售渠道拓展持续“加砝码”。对北京新发地等头部市场及知名连锁超市,年销“阳高红”500-1000吨奖10万元,超1000吨奖20万元。目前“阳高红”已入驻国家供销社832平台、京东云等线上渠道,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大型农超建立稳定合作,政策加持将让销路更宽、更远。
品牌建设再添“新动能”。获得“圳品”认证奖8万元,绿色、有机认证分别奖2万、3万元,全国名特优新、地理标志认证分别奖2万、5万元,推动“阳高红”从区域公用品牌向全国知名品牌跃升。
同时,吸纳本地劳动力务工的园区按工资总额3%获奖补;新认定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分别奖30万、20万元,示范合作社也有梯次奖励,全力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此次发布的十条措施已于2025年3月1日起试行,为“阳高红”实现“四季红”“全域红”,为农业强县建设和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