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网评 | 让更多人才在乡村扎根奋斗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推动更多人才留在乡村、服务乡村,需要以更大力度吸引人才、服务人才、凝聚人才,让人才不仅“引得来”更能“留得住”,在乡野沃土上扎根成长、绽放光彩。
留住乡村人才,首要在于事业平台的支撑。人才因事业而聚,事业因人才而兴。乡村的广阔天地中蕴藏着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生态治理的无限机遇,亟待优秀人才大施所能。基层党组织应当好“调研员”,深入田间地头、产业基地,摸清乡村资源禀赋,聚焦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着力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实现“以业聚才、以才兴业”。积极探索“项目+人才+产业”合作模式,鼓励人才牵头组建农业合作社、领办乡村企业,让各类乡村人才各尽其才、各得其所,使乡村成为干事创业的热土。(作者:明世玮,选自人民论坛网)
人民论坛网评 | 在“短实新”上见作风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第一条就明确提出要“切实精简文件”,要求“坚持‘短实新’文风,除部署综合性工作外,地方和部门文件一般不超过5000字,部署专项工作或者具体任务的文件一般不超过4000字”“配套文件应当直接提出具体落实措施,不得简单照搬照抄上位文件”。文风连着作风。提高文件质量,有助于从源头防止加重基层负担,更好达到整治形式主义、推动抓落实的效果。
何谓“短实新”?就是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讲完即止,用尽可能少的篇幅,把问题说清、说深、说透,表达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正所谓,文件背后是思想,思想来源是实践。倡导“短实新”的文风,需要在起草之初,就扑下身子、沉到一线,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精炼文字,一语中的,让基层一目了然。在文件落地之后,要健全动态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执行中的堵点,善于倾听基层干部的意见建议,对效果不佳的及时纠偏修订,避免执行“走样”。如此,让“短”建立在调研的深度上,让“实”扎根于问题的解决中,让“新”迸发于最新的理念里,方能涤荡形式主义积弊,滋养求真务实作风。(作者:王羿,选自人民论坛网)
人民论坛锐评 | 研学游为何“游而不学”
8月22日,《人民日报》刊发《选择研学游,该如何避坑》一文指出,近年来,研学游热度持续攀升,市场蓬勃发展。但研学游机构泥沙俱下,导致安全事件频发,并存在价格虚高、货不对板、缺“研”少“学”等问题,屡屡受到家长们的质疑。
研学游的核心是“研”与“学”,“游”只是载体。倘若任由“游而不学”蔓延,不仅会消耗家长们的信任,更会浪费实践育人的机会。研学课程设计需坚守“小而精”的教育逻辑,优质的研学游要像“解剖麻雀”一样,围绕具体主题深入探究。比如,故宫研学,不应是“跟着导游看三大殿”,而可以聚焦“古代建筑中的力学智慧”,让学生通过测量柱距、观察斗拱,理解古人的工程思维;再如,乡村研学不应停留在“体验农活儿”,而可以结合“农作物生长与气候的关系”,引导孩子用科学方法记录数据、分析规律。同时,课程时长要合理,避免“蜻蜓点水式”赶场,给孩子留出观察、思考、互动的空间。(作者:周德奇,选自人民论坛网)
人民论坛网评 | 把群众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扎实做好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托幼等民生工作,进一步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生从来不是抽象概念。广大党员干部当砥砺前行担重任,真抓实干显真章,不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面对农牧民“冬天取暖难”的困境、“农产品卖难买贵”的难题,藏区党员干部顶风冒雪、逐村调研,终将清洁取暖工程惠及边远村落,助力“藏货”搭上“电商快车”走出高原。好话说千遍,不如实事干一件。广大党员干部应当仰望追寻“高于高原的精神坐标”,涵养“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情怀,有瓶颈时敢闯、有矛盾时善谋、有疑难时会解,做到念民之忧、行民之盼。涵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锐气,及时发现和解决“中梗阻”“拦路虎”,努力在接“烫手山芋”、当“热锅蚂蚁”中,把群众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以真诚获取信任,用实绩赢得口碑。(作者:姜荣,选自人民论坛网)
人民论坛网评 | 驰而不息为基层减负赋能
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各部门重拳出击,在解决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上取得明显成效。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靶向治疗,防止隐形变异、反弹回潮。
为基层减负,关键在于理顺权责,建立健全权责清单,着力解决基层“该干什么活、能办什么事、应担什么责”的问题,科学规范“属地管理”,从制度上防止“责任转嫁”。要进一步向基层放权赋能,推动更多社会资源、管理权限、编制人员下沉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确保向基层赋权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要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把好做法好经验,及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建立长效机制,紧盯“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文山会海”“督检考扎堆”等容易反弹回潮问题,常态化开展排查整治,推动基层减负制度化、规范化。(作者:邱雪芬,选自人民论坛网)
(2025年8月30日推荐,阅读全文可至人民论坛网)